首页 资讯 正文

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东阿县举办

体育正文 134 0

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东阿县举办

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东阿县举办

6月13日,第31个世界防治(fángzhì)荒漠化与干旱(gānhàn)日宣传(xuānchuán)活动暨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市位山(wèishān)灌区位山黄河公园举办。本次活动以“科学治沙 兴业利民”为主题,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凝聚全社会防沙治沙合力。 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jiāoliúhuì)同期举行。 荒漠化和(hé)土地沙化(shāhuà),绝非遥不可及的威胁(wēixié),而是(érshì)影响我们家园安全的现实挑战。它蚕食良田沃土,动摇粮食安全根基;它消减生物多样性,破坏宝贵的生态链条;它加剧极端气候影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也是受到土地沙化影响较大(jiàodà)的省份之一,从鲁西平原到东部沿海,从胶东丘陵到鲁西南山区,全省16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13个市的75个县被列为全国沙化土地治理区,沙化区域(qūyù)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yánzhòng)影响。对于地处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的山东省而言(éryán),保护好脚下的每一寸(měiyīcùn)土地,守护好母亲河的生态安全(ānquán)屏障,意义尤为重大。 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xiūfù)中心(zhōngxīn)党委书记(dǎngwěishūjì)、主任回寒星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huāngmòhuà)和(hé)沙化土地防治工作,通过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沙区林果产业(chǎnyè)发展(fāzhǎn)等一批生态工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山东防沙治沙特色道路,不仅推动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本次活动举办地位山黄河公园,曾(céng)是位山灌区的沉沙池区,每年有(yǒu)大量泥沙堆积,导致土地沙化(shāhuà)、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形成了全国(quánguó)最大的沉沙池区。东阿县把位山灌区沉沙池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zhìlǐ),建设了1.2万余亩的生态修复提升项目,有效控制了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典型(diǎnxíng),实现了从“遍地流沙”到“绿水青山”再(zài)到“金山银山”的蝶变,成为风景如画的国家级景区。 “荒漠化(huāngmòhuà)防治是‘功在当代(gōngzàidāngdài)、利在千秋’的伟业,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我们虽然实现了历史性转变(zhuǎnbiàn),但也要认识到,黄河故道区沙化荒漠化仍是生态治理顽疾,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反弹。”回(huí)寒星说。他表示,山东将继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yītǐhuà)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地域(dìyù)覆盖、全社会动员、全过程发力,坚持科学防治、久久为(wèi)功,按照预防为主、分区施策,科学谋划、系统治理的工作(gōngzuò)原则,以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píngzhàng)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为北方生态屏障增添山东亮色,为美丽中国建设书写山东篇章。 与(yǔ)会人员实地观摩了位山灌区沉沙池区治理成果(chéngguǒ)。这片曾因泥沙堆积导致生态条件恶化的(de)区域,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如今水清岸绿(lǜ)、林网纵横。在刘集梨园停车点,千亩(qiānmǔ)梨树不仅锁住(suǒzhù)了流动沙丘,更带动了特色种植业发展。东阿县姜楼镇防沙宣传片展示了“治沙、固沙、用沙”的闭环模式,冠县“沙三代”田英冲、高唐林场场长于振群等基层代表分享了科学治沙与产业融合的实践经验。 本次活动由山东省自然资源(zìránzīyuán)厅、聊城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林业保护(bǎohù)和发展服务中心、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línyèjú))、东阿县人民政府承办。 山东省自然资源(zìránzīyuán)(zìránzīyuán)厅有关负责同志、有关处室负责人,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同志,济南、淄博、东营、济宁、泰安、德州(dézhōu)、滨州、菏泽等市林业主管部门分管局长、生态修复科(处)主要负责人,省林业保护发展中心负责同志等参加(cānjiā)了会议。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刘(liú)真真)
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山东省防沙治沙经验交流会在东阿县举办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